學霸從改變開始

壹白化貝

都市生活

“宿主需重新參加高考,達到必要性的擇優錄取!”   “我書都賣了,妳讓我復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八十九章 物理學家大會

學霸從改變開始 by 壹白化貝

2024-5-18 18:12

  燕京大學。
  行政樓的會議室內。
  此刻所召開的這場會議,是由邱校長親自主持的。
  參加會議的人有,數院的孫院長、周院長,物院的鄭院長、楊院長,以及數院和物院的多名教授。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只有壹個。
  那就是邀請陳舟返校。
  準確來說,應該是燕大準備返聘陳舟回校任教。
  在SLAC公布“發現膠球”的消息後,物理學界的目光,就全部集中在了SLAC的身上。
  燕大的物院自然也壹樣。
  尤其是燕大物院和燕京那麽多物理研究所的關系,更使得他們高度的關註著這件事。
  物院的鄭院長本人,就是壹名高能物理領域的知名專家。
  同時,鄭院長還是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所在的,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長。
  這可是有著世界上最多J/ψ事例樣本的研究所。
  原本所裏面的人,每天都幹勁滿滿的。
  就指望著靠膠球的發現,來為華國拿下壹場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可結果,卻還是被人搶先壹步,發現了膠球。
  可想而知,這則消息對鄭院長的沖擊有多大。
  以至於,SLAC的消息公布以來,高能所由上至下,所有的人,都跟蔫了壹樣。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誰碰著這事,能不氣餒呢?
  自己壹幫人辛苦了這麽多年的成果,眼瞅著就快要摘果實,有收獲的時候。
  卻突然被人捷足先登,給提前搞定了。
  這酸爽的感覺,實在是壹言難盡……
  但是,科研就是這麽壹回事。
  在妳沒有完全解決壹個課題之前,即使妳手握再多的線索,再多的論證條件。
  也都不能說這個課題,就是屬於妳的。
  因為在科研面前,每個人都很公平。
  結果就在那裏,在妳沒得到結果之前,任何人都有先妳壹步的機會。
  所以,高能所的這些研究人員,雖然心裏很無奈,也有說不出的心酸。
  但是他們卻是服氣的。
  尤其是當看到SLAC同時發布的另壹則消息,將要關停所有對撞機實驗室時。
  他們更是感到壹絲敬佩。
  能夠在這樣的壓力面前,搶在對撞機實驗室關停前,完成膠球實驗的課題,並最終成功發現膠球。
  這本身就是在壹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上面,再加上了幾分困難度。
  也因此,高能所的人,包括鄭院長在內,都在關註著SLAC後續的消息。
  可誰能想到,關註著關註著,他們自己猜想中的,那位弗裏德曼教授,不僅沒出聲,甚至連丁點消息都沒有。
  等來的,是壹位新興數學家,所發表的關於膠球實驗的課題論文。
  而這個論文所關聯的,偏偏還正是SLAC的膠球實驗。
  而這個新興數學家,居然還就是前段時間,過完年後,在國內連拿兩個數學大獎的陳舟。
  並且陳舟這個人當時還表示了,他的目標是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明年將要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進行頒發的菲爾茲獎。
  這是沒有提過物理學研究的呀……
  而且這個人,明明壹直進行的也就是數學難題的研究。
  在物理學上面,大家所知道的,也就只有他在燕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跟著核物理與核技術實驗室主任,進行的粒子加速器的研究。
  雖然那個研究的論文,是以陳舟這個人為第壹作者發表的。
  論文上所發表的研究成果,確實挺令人贊嘆的。
  包括陳舟這個人,後續在燕大物理系的本科畢業論文,也做得很不錯。
  但是,這些研究成果,不管是橫著比,還是縱著比,離著發現膠球,都還是差了很長壹段距離的。
  除此之外,在物理學上,他們就再也沒聽過,陳舟有什麽其它的研究成果了。
  包括陳舟去麻省理工這半年,也沒聽說過他有什麽特別的貢獻。
  即使陳舟先前在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上,掛出過自己的初稿論文。
  但也依然沒有人,將膠球的發現,與他聯系在壹塊。
  也不會有人相信,會是他的原因,才導致SLAC那邊發現了膠球。
  在這壹點上,高能所的研究人員和國外的物理學家們,觀點都是保持壹致的。
  他們都將那篇初稿論文,看作是弗裏德曼給陳舟的“作業”。
  直到《物理評論快報》上,陳舟所完成的最終版論文刊登。
  所有人這才意識到,事情可能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但越是這樣,陳舟給高能所的這些研究人員們,所帶來的的震撼就越大。
  畢竟,這前前後後的事情連在壹塊,沒有壹個人會想到,膠球的發現,會是壹位華國的年輕數學家,壹手造成的。
  高能所無奈的同時,鄭院長也馬上意識到了,陳舟走的是燕大和麻省理工的聯合培養計劃。
  所以,他壹回到燕大,立馬就找來了周院長。
  兩人壹合計,就準備聯名數院的人,壹起給學校,給邱校長提建議。
  只不過,他們還沒動身找數院的人。
  數院的孫院長、周院長,就先找到了他們。
  想法都是壹樣的,那就是說幹就幹的事了。
  於是,就有了燕大今天的這場會議。
  不得不說,燕大對此事的重視程度,是十分之高的。
  學校的院士校長,兩大“瘋人院”的正副院長,以及多名國內知名教授,聚在壹塊,就只為商討陳舟的事。
  但是,整個會議的進程,卻並不快。
  倒不是因為會議商議的內容,有什麽贊同不贊同的。
  面對這樣壹位,可能很快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菲爾茲獎的學生。
  在座的人,實在找不到不挽留的理由。
  只是,該如何去實施這件事。
  或者說,陳舟是否有這樣的想法,會不會想要留在國外再待段時間?
  這都是不確定的。
  而且,不管怎麽說,以陳舟的角度來看,他是還沒有走完聯合培養計劃的。
  陳舟在麻省理工碩博連讀的學業,還是沒完成的。
  雖然這對陳舟來說,有些無關緊要。
  但從他以往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是打算繼續完成學業,直至博士畢業的。
  這個想法,不是別人說的。
  是和陳舟最為熟悉的,燕大數院的吳西平教授提出來的。
  這壹想法壹說出來,立馬便得到了數院的張中原教授,以及物院的楊院長的贊同。
  可以說,在燕大教授裏,最了解陳舟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那他什麽時候會畢業?”邱校長思忖著說道。
  吳西平搖了搖頭:“雖然說,以他目前的學術成就來看,隨時都可以畢業,但具體什麽時候,還真不好說。”
  楊院長也說道:“他走的聯合培養計劃,也是數學系和物理系雙學位的,這個時間還真不好確定,得看他自己想以什麽課題,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了。”
  邱校長微微皺眉,這樣說的話,時間還真不好確定。
  但最為關鍵的還是,陳舟有沒有回國的打算呢。
  雖然先前因為“青年人才的旗幟”壹事,陳舟明確的回應過留學問題。
  但是,誰也不知道,壹個人經歷了時間之後,會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而且,以陳舟目前所取得的,和將要取得的學術成就,麻省理工壹定也會盡力挽留的。
  “這個時間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得看陳舟自己的想法。”孫院長適時說道。
  聽到孫院長的話,會議室內再次陷入了沈默。
  人心是最難猜的,也沒有人願意去猜。
  事實上,坐在這裏的人,也並不全是希望陳舟回來的。
  壹位手拿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雙獎的學者,回到華國,是會引起極大改變的。
  而他們,未必能適應這種改變。
  原本屬於他們的資源,也很有可能發生變化。
  這壹點,從陳舟先前完成國外“萬人計劃”的第壹個課題時,就已經顯現了出來。
  “我覺得,他應該畢業就會回來吧。”
  壹個聲音,打破了這種沈默。
  會議室裏的所有人,都看向了說話的這人。
  吳西平悄悄給身旁的老夥計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千萬別亂說,這可不是小事。
  但張中原卻並沒有理會吳西平的眼色,他繼續說道:“陳舟這個人,我多少還是了解的,他說過的話,基本上不會變。所以,我相信他畢業之後,就會回來。”
  頓了頓,張中原又補充道:“而且,我覺得,不管他回不回來,我們也不能放過這樣壹個人才吧?我們應該主動壹點,而不是把可能性留在他自己回不回來上。”
  直到把話說完後,張中原才看了身旁的吳西平壹眼。
  但這會的吳西平眼中,已經滿是無奈。
  不過,了解張中原性子的吳西平,卻也知道,不說這番話的話,張中原就不是張中原了。
  “校長,張教授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放棄主動性,而且在SLAC的下壹步消息公布前,我們就應該有所行動。”孫院長在看了張中原壹眼後,也出口說道。
  邱校長微微點頭,但卻沒有立即做出決定。
  見此,鄭院長出聲說道:“現在十有八九可以確定,SLAC的膠球實驗,就是陳舟壹手導致的。趁著現在還有院校在觀望,等待著SLAC的下壹步消息,我們確實應該抓住主動性。”
  現在,兩大“瘋人院”的院長,都說出了壹致的話。
  邱校長也不再猶豫,壹壹掃過在座的眾人,然後將自己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至此,這壹次會議的討論內容,也算是有了壹個結果。
  對陳舟進行返聘,並立即安排人接洽,也就成為了壹件計劃中的事。
  現在,就是商討人選的問題了。
  在人選上,意見就出奇地統壹了。
  吳西平和張中原兩人,高票當選。
  本來是還要加上楊院長的。
  但想著,兩個數學教授,居然由壹個物理教授帶隊,有點說不過去。
  於是就把楊院長給pass掉了。
  最終決定,燕大組成壹支數學交流小組,前往麻省理工進行學術交流,同時看看聯合培養計劃的學生。
  會議結束,所有事情敲定。
  只待陳舟那邊,返回麻省理工之後。
  燕大的數學交流小組,便可以跟麻省理工方面進行溝通,然後開始學術訪問。
  吳西平和張中原走出會議室後,就被孫院長喊到了自己辦公室。
  在孫院長辦公室待了有大半個小時,吳西平和張中原才離開。
  孫院長倒也沒有說其它的,只是囑咐他們倆,壹定要盡全力邀請陳舟回到燕大。
  還有就是,燕大這邊,可以進行返聘的,不單單是數學系或者物理系的壹個教授職銜,而是數學系和物理系的雙教授教職。
  可以說,面對這樣壹位可能同時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菲爾茲獎的優秀人才,燕大也是下了本錢的。
  作為華國首屈壹指的兩所大學之壹,其頂尖院系的教職,本就令人垂涎。
  更不要說,還是兩大頂尖院系的雙教職了。
  但同時,燕大也希望通過這件事,改變壹些固有的印象。
  就在吳西平和張中原準備之時,SLAC那邊公布了下壹步的消息。
  和上次壹樣,這次也是兩則消息,同時放了出來。
  壹則消息是關於最終實驗論文的,投稿的情況,作者情況,以及電子版的論文。
  因為已經完成了投稿工作,並且是在SLAC這樣的官網上,所以也不用擔心有人能打這篇論文的主意。
  壹時間,SLAC的官網訪問量,暴增了數倍。
  而這篇論文的下載量,更是高的嚇人。
  由此也足以看出,物理學界等待的有多麽焦急。
  從這則消息裏,整個物理學界,整個學術圈,所有關註這件事的人,也都確認了壹件事。
  那就是,SLAC的膠球實驗,的的確確是陳舟所主導的。
  因為,SLAC公布的作者信息中,第壹作者赫然便是陳舟的名字。
  雖然有人從剛刊登沒多久的論文,就已經猜到了這壹情況。
  也有人早就十分篤定地認為,是陳舟的原因,SLAC才發現的膠球。
  同樣有人認為,陳舟的那篇論文只是壹個影子,真正主導這次膠球實驗的人,還是弗裏德曼。
  但現在,所有人都確定了,就是陳舟!
  這個年輕的數學家,主導了膠球被發現的實驗!
  這個年輕的數學家,很有可能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壹時間,不管是國內的各大研究機構,還是國外的,諸如CERN之類的實驗室,都開始頻繁的登上媒體的報道。
  而報道的原因,只有壹個。
  就是為陳舟做陪襯。
  尤其是CERN。
  他們被問到的問題,極為深刻。
  “為什麽擁有全世界最好對撞機的妳們,卻沒有發現膠球?”
  對此,CERN方面只能官方的肯定陳舟的研究,並且表示科研是有不確定性的雲雲。
  陳舟自然也看到了相關的報道。
  在SLAC公布消息之後,他的手機就徹底響個不停了。
  先前倒還好,只有打聽消息的。
  現在嘛……
  對於CERN的這條新聞,陳舟看到時,只是笑著跟克羅斯說了句:“從CERN的嘴裏,搶下膠球,倒也不算太難嘛……”
  而克羅斯,只是無語的看了陳舟壹眼。
  此外,SLAC公布的另壹則消息,則是關於物理學家大會的。
  他們決定借此機會,舉辦壹次物理學家大會。
  壹方面為對撞機實驗室的關停,來壹次完美的閉幕。
  另壹方面,就是為了膠球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