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圍棋傳奇

七死八活

都市生活

2018年夏,金陵城,著名的秦淮河畔。
位於秦淮河畔的鈔庫街,壹位30歲左右的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四四章 厚重流的沒落

圍棋傳奇 by 七死八活

2022-12-9 22:18

  在第4輪比賽和第5輪比賽之間有壹個休息日,這壹天也正好是國慶,於是李襄屏就在家待著,備戰第2天的挑戰者決定戰。
  “厚重型,這最後壹位對手,那可是最典型的厚重型棋風呀,這種風格的棋手,到後世卻是越來越少了,對了定庵兄,在中古棋中,可有類似風格的棋手?”
  作為李襄屏的外掛,那老施當然對周鶴洋九段有所了解,因此在聽了李襄屏的話後,老施笑道:
  “中古棋中,棋風渾厚者亦有不少,然而厚重如妳明日此位對手,那定庵卻是真沒見過。”
  “那中古棋中誰算棋風渾厚呀?徐星友?程蘭如?”
  “不,星友前輩只是棋風醇正,妳可以認為他於圍棋之道,算是得壹個‘正’字,真正棋風渾厚者,那可能還要屬蘭如先生。”
  李襄屏聽了壹笑,中古棋由於規則問題,這就讓棋手大多好戰,也正是因為好戰,那當然就沒有多少所謂的“厚重型”棋風。
  比如兩人正在談論的程蘭如前輩,正是這位老兄,和老施共同演繹了那盤“九龍共舞”的著名大殺棋,然而就他這樣的,在老施眼中居然也是“棋風渾厚”。
  不過在這個時候,李襄屏感興趣的不是程蘭如先生算什麽棋風。
  他更感興趣的是:在過去的歲月,也就是在以日本圍棋為主流的時代,類似周鶴洋九段這種風格的棋手可是大有人在呀,說這種“厚重型”是當年圍棋界的最主流都不為過,並且在這期間,也湧現出很多著名高手和代表人物。
  而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李襄屏認為是兩個,第壹個是林海峰先生,第二個則是藤澤秀行老神棍。
  林先生當然沒啥好說,綽號“二枚腰”的他壹直就是厚實型棋風最典型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李襄屏說“厚實型”算是過去的最主流就是這意思了,要知道林先生的巔峰期可是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然而等到李滄浩崛起呢?
  大李剛在世界棋壇嶄露頭角時候可是說過:他學棋時最欣賞的就是林先生和老聶那樣的風格,這其中尤其是林先生,希望自己將來能下出像他那樣的棋——
  大李這話可能有點客套的成分,但至少沒有說謊,畢竟從他的風格來看,雖然沒有“厚”成林先生那樣吧,但早年的他多多少少還是有那麽壹點影子。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大家可以認為: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新世紀初,“厚重型”壹直是圍棋界的主要流派。
  而除了林海峰先生之外,“厚重型”的另壹個代表人物就是藤澤秀行先生。別看老神棍被人稱作是什麽“華麗秀行”吧,然而李襄屏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這位也是實打實的厚重流代表呀。
  這位的棋到底有多厚重?李襄屏舉壹個例子也許就很能說明問題。
  嗯,這件事是李襄屏親身經歷過的,他忘記是自己八歲還是九歲的時候,也就是他剛剛正規學棋沒多久的那會,他在那個時候看過老神棍的壹盤棋,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嗯,老神棍那盤棋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林海峰先生,那盤棋的結果是老神棍輸了,他是在大優局面下被林先生逆轉。不過老神棍輸棋不是重點,逆轉也不是重點,真正讓李襄屏壹直記憶猶新的是兩人賽後的復盤:
  由於在行至100多手的時候,老神棍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優勢,並且他這個優勢,屬於大家常說的那種“空多棋又厚”的優勢,執黑的老神棍不僅實空明顯領先,並且林先生的白棋還有壹塊孤棋,是非常好判斷的簡明優勢。
  嗯,可能因為是那盤棋最後是林先生贏了吧,也可能是那個年代的人都比較客氣,因此兩人復盤時候探討的,不是林先生該如果如果逆轉,而是老神棍該怎樣下才能最好的保持優勢。
  也正是林先生在賽後提出的壹個方案讓李襄屏壹直印象深刻了:
  林先生賽後認為,在全局100多手的時候,黑棋根本就別去攻擊白棋那塊弱棋,只要加補壹手穩穩吃住邊上的兩枚白子,那黑棋無論如何都輸不出去——
  說實話剛看到棋書上那個變化圖的時候,李襄屏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林先生說的那兩枚白子,黑棋就算不加補壹手也跑不了的。
  在那個局部,白棋如果逃跑的話,那麽黑棋存在壹個“二路連扳然後壹路滾打包收”的手段(這是壹個屬於業余有段棋友就必須掌握的手段),因為有這樣壹個手筋的存在,那兩枚白子根本跑不了。
  不用補的地方加補壹手,當時的李襄屏表示完全理解不能,然而就是這樣壹個方案,卻得到當時另外壹位對局者的大加贊賞——
  李襄屏看的那盤棋,其實就是老神棍自己解說的,算是他的自戰解說吧。老神棍具體怎麽說李襄屏已經不記得了,總之對於林先生的那個方案,老神棍是極為認同,在那裏堆砌了很多譽美之辭,什麽“不虧是二枚腰林先生”,“深得棋之三味”之類,並且他認為林先生的那個方案,確實是當時局面保持優勢的最佳方案。
  最開始李襄屏完全不理解,不過等他到了10歲以後,等他接受正規訓練已經壹年多,他卻慢慢有點理解那個變化了。
  想想也是,李襄屏學棋指出,那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呀,那時候雖然“韓流”漸起吧,但“日本流”其實還是世界棋壇的主流,至少李襄屏看的棋書,教他學棋的老師,很多都在講述日本流的固有觀點。
  想想在過去的日本棋壇,連“閑著之妙手”這類奇葩都能被他們整了出來,那麽出現林先生的“無棋自補”,並且這種思想還大受贊賞,這當然就非常正常。
  不過李襄屏接受這種思想並沒多長時間,等他年紀再大壹點,到了十壹,二歲,等他快要摸到職業門檻的時候,他又慢慢不能接受這種思想了。
  他不能接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那個時期,李襄屏在訓練比賽時候偶爾也會想去裝裝逼,下下這種高棋的,比如也來個什麽“後發制人”或者“無棋自補”之類。
  然而他很悲哀的發現:自己如果這樣下的話,那卻是怎麽都贏不了棋。
  等到李襄屏年紀再大壹點,他卻是對這種下法碰都不碰了——
  這時卻不僅只因為他自己這樣下贏不了棋,而是周圍學棋的人,乃至整個世界棋壇,貌似都已經很少見到這種下法,這種“厚重型”風格漸漸沒落。
  日韓棋壇的情況就不去說它了,就拿國內棋壇來說,“小龍輩”還有周鶴洋這樣的典型“厚實型”,到了“小虎輩”,厚重型的棋手也有,比如孔二傑和胡耀宇,不過他們的風格已經沒有周鶴洋九段那麽明顯。
  等到了“小豹輩”,貌似就只有樸文垚這壹位獨苗了。
  等到更晚壹點的“95後”或者“00後”呢,那其實連獨苗都沒有,除了“98三傑”之壹的楊鼎新少年,他的棋還有壹點“厚重型”的影子之外,這種下法基本算是在世界棋壇消失。
  那麽這種下法真的不適合圍棋嗎?或者幹脆就說,下圍棋的時候真的不能後發制人嗎?
  嗯,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李襄屏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到了最近,他的觀念卻再次發生壹點點轉變。
  能讓李襄屏觀念再度發生轉變的當然不可能是別的,那當然還是圍棋AI,更準確的說,是三代狗“阿法元”。
  沒錯,在這必須強調是三代狗“阿法元”——
  因為他在和老施深入研究後發現,無論壹代狗二代狗或者其他狗狗,那下棋壹定是步步爭先力求主動,絕少有什麽“後發制人”的招法。
  唯有三代狗“阿法元”,盡管在它的下法中,那同樣是步步爭先力求主動的招法居多,然而也有那麽百分之十左右的棋局,“阿法元”會采用壹種貌似“厚重型”的下法呀。
  看這樣壹些棋局,那會給人壹種很強烈的印象,那就是這位狗狗的棋,嘖嘖,那真正是不動如山!
  “後發制人”到底適不適合圍棋呢?
  “三代狗”為什麽偶爾會采用這種厚重型的下法呢?
  還有它到底會在那種情況,或者說在什麽局面下才會采用這種下法呢?
  說實話李襄屏很想知道。
  這不是俗話說得好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妳不擅長的才是妳渴望擁有的。
  正是因為李襄屏完全不擅長這種下法,所有他才非常想了解並且掌握這種下法。
  “嗯,明天應該算是壹個好機會了,雖然周鶴洋九段從未獲得世界冠軍吧,當他畢竟是此道高手,算是這壹流派的傑出代表,並且他目前也正值巔峰,那麽和他交手的話,那應該對這壹下法有所了解……”
  正當李襄屏在那想明天比賽的時候,壹個聲音把他打斷:
  “李襄屏,妳丫快來給我開門!”
  李襄屏壹聽,呀,這不是趙道愷這家夥的聲音嗎,等他打開家門,卻發現是趙道愷和蔡珊珊聯袂站在門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