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壹座小山
重生之地產大亨 by 八爪章魚
2022-9-14 22:07
“只要升學率的硬指標在,家長們自然會把人送過來的。”雷曉楠說。
“可是要等升學率出來,起碼要三年啊。”侯市長感嘆說,那時候他任期都完了。
“不會的,您忽視了壹個很大的市場。”雷曉楠微微壹笑,成竹在胸,“復讀生。高考復讀生的市場很大,我現在管的中學,高三應屆的有六十個班,復讀的也有六十個班。還有些學校,專門做復讀生的生意,應屆的才壹二十個班,復讀的上百。”
“有這麽多人復讀嗎?”侯市長問。
“有,復讀生的市場大得很。剛才侯市長也說過了,現在省城的大學升學率,最好的中學也不過60%左右,那麽剩下的40%怎麽樣了呢?有錢的出國,沒錢的打工,剩下的全都有復讀的需要。可是現在省城對復讀的限制十分嚴格,中學壹般不收復讀生,想要復讀千難萬難。很多人都被逼著到我們那兒復讀了。”
“不過,我們這兒壹般不鼓勵復讀。”侯市長點點頭說,“特別是比較好的學校,應屆生都不夠用,怎麽可能分出來讓復讀的上。”
“所以,只要我們宣傳到位,壹開放收復讀生,肯定有很多人來。”雷曉楠說,“今年參加高考的總人數是六萬多人吧,總體升學率是30%左右,那就是有壹萬八千多人沒考上,其中就算有十分之壹的想復讀,這就是壹千八百個名額了。全省的話,普通高考大約是五十萬人,落榜的更多,想復讀的更多,全部加起來,差不多是兩萬人了。按照聞香中學的比例估算,這兩萬人裏面起碼有壹半想復讀,那就已經是壹萬人了。我們又沒有任何的競爭對手,就算剛開始聲名不顯沒復讀傳統,起碼也能招五千人。”
“五千人?”侯市長連連搖頭,“怎麽可能有這麽多,兩三千就不錯了。反正剛開始,人少點也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穩打穩紮,開壹個好頭。”反正兩三千人也夠了,用壹年把學校修好,再壹年開始招生,高壹的新生招個兩三千人,高三復讀的來個壹兩千,這就是四五千人的大學校了。
到時候上級來視察,只見新學校占地廣大,設備先進,書聲瑯瑯,人數眾多,看起來就是壹片大好。至於讀書的是應屆還是復讀,有誰會看那麽仔細呢。要是重本升學率能到30%,那更加是值得大書特書。就算以後調走了,也能作為壹生的豐碑。
“要開好頭很容易。”雷曉楠說,“我有幾個學生,都是今年升高二,他們家裏很窮,但是成績很好。給他們壹筆獎學金,讓他們把戶口轉過來,在這邊參加高考,就算拿不到省狀元,市狀元總沒問題。我們學校第壹年招生就拿個狀元,還有更好的開始嗎?”
“狀元!”侯市長問,“考試這種東西,很看運氣的啊,怎麽能確定是狀元?”
“沒辦事的人看運氣,有本事的人不用看運氣。”雷曉楠說,“在省城高考是壹門玄學,在我們那兒,高考是壹門科學。需要覆蓋多少知識點,掌握壹個知識點需要多少時間。哪壹種人適合考試,哪壹種人適合高考,都有詳細的數據可以分析預測。”
“那萬壹妳這些學生高考的時候病了怎麽辦?”侯市長找茬。
“壹個病了也就算了,總不能五六個壹起病吧。”雷曉楠說,“要真實五六個壹起生病,那也只能怪命不好。”
侯市長哈哈大笑:“開玩笑而已,要真的能拿到狀元,省城中學肯定聲名大振。”
他們說得高興,黃文斌在壹邊很是無聊,將心比心,黃文斌也不願意進這種超級中學,全住宿,沒電視電腦小說電影,壹天到晚學習,還不給悶死。不過現在他都大學畢業了,高中生怎麽受苦關他鳥事。
再說給他們壹個奮鬥的機會,讓他們考入好壹點的學校,從某種角度來說,也算是做了好事。高中苦三年,上了大學就能玩,這是騙鬼的。上了大學照樣要認真學習,要不然該不會的還是不會。讀完大學到社會上更是要奮鬥,買車買房娶老婆,哪壹樣不要錢,除了富二代官二代,誰賺錢不是拿命去拼。相比起來,讀書真是輕松得要死。
黃文斌讀中學的時候沒有拼,讀大學的時候沒有拼,上班工作了也沒有拼,結果就只能面對父親高額醫療費壹籌莫展。現在重生了,總算是奮鬥獲得了財務自由,所以要創造條件,給更多的人奮鬥的條件,就是這樣沒錯,黃文斌掩蓋著良心對自己說。
“文斌。”忽然間侯市長叫了壹聲。
“我在。”黃文斌連忙回頭。
“妳想什麽這麽出神呢?”侯市長問。
“沒什麽,我就想著這麽大批學生,除了學習以外,文化體育工作也要搞好,才能全面發展。”黃文斌終究還是於心不忍,繁重的學習之余,至少能上上體育課和電腦課什麽的放松壹下。
“沒錯,體育壹定要搞好,”雷曉楠深以為然,“體育特長生很容易保送,還有壹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都能加很多分。跑步遊泳都不錯,評價標準很客觀,籃球足球那些就算了,出成績太難。”
“上級來檢查,也可以拿出來顯擺。”侯市長也說,“除了體育,文化事業也是,招幾個不用學費還給獎學金的文藝生,寫大字的,畫國畫的,唱歌的,跳舞的,彈鋼琴的,拉小提琴的,每樣來幾個,文藝晚會的時候就拿出來,誰敢說我們不是素質教育。”
沒想到壹句無心之言,又讓不知多少小孩受苦,黃文斌搖搖頭,為這些年紀輕輕就不得不搞好學習之余還要唱歌跳舞寫大字的小孩默哀。
“有了雷校長,我們的省城中學如虎添翼。”侯市長十分滿意,“必將成為省內規模最大,學生最多,設備最好,升學率最高的重點名校。雷校長妳又什麽要求,都可以提出來,只要我能辦得到的,壹定給妳辦到。”
雷曉楠也不客氣,“還真有幾個要求,首先要改設計,現在的設計容量不夠,教學樓太少,宿舍更少,還有食堂,操場等等。”
“這當然,從三千人擴從到壹萬五,人數多了五倍,各種設施也要多五倍。”侯市長說,“具體怎麽設計,雷校長妳和文斌商量就可以了,我這邊保證能批。做完設計以後趕緊開工,壹分鐘都不要托,早壹分鐘建好,我們就早壹分鐘開學。”
這開學都有固定時間的啊,每年九月開壹次,其他時候開有個屁用,人家學生回來嗎?早點建好早點做宣傳倒是真的。不過剛才這話聽著好像有點不對,壹萬五千人?“侯市長,我們是三千擴壹萬,只是擴大三倍而已,不是五倍吧。”黃文斌說。
“對了,還有個好消息,差點忘了跟妳說。”侯市長拍了拍黃文斌的肩膀,“剛才我去開會,正好說到松山的事情,把妳的事情壹說,書記市長都很給面子,就定了下來,多給妳壹塊地。”
“哪塊地?”黃文斌先不忙著高興,問清楚再說。天上掉餡餅,可不壹定是好事。
“松山啊。”侯市長說,“整座松山都給妳。”
“松……松山!”黃文斌壹聽就知道這果然不是好事。
“是啊,松山,怎麽樣,很高興吧,松山雖然只是壹座小山,但前前後後加起來,也有上萬畝地。而且那山環境優美,坡度又很小,開發起來很容易。這山除了學校的部分,妳還可以用來做商業開發。”侯市長說,“教育用地的話,壹畝只要兩萬塊,轉成商業或者住宅用地,另外加壹點錢就行,很合算吧。”
合算妳個頭!黃文斌很想這麽說,要是不了解內情,可能會上當受騙,可黃文斌是穿越回來的,怎麽不懂這裏面的事情呢。這兒說的整個松山,當然不是松山鎮,而是壹座真的山頭,山上全是松樹,還有壹片好幾百年的老松林,故名松山。
這松山十分幽靜,在明清時是避暑勝地,壹到夏天,省城的有錢人全都跑過來躲避熱浪。就算是七八月最熱的天氣,晚上山風壹吹,還是要蓋被子才能睡覺。如果僅止於此,倒是不錯,可現在松山完全不是這麽壹回事。
“原來這壹千畝教育用地,我買的時候可采兩千塊錢壹畝,這松山就漲價到兩萬了?”黃文斌問,“那壹千畝可都是平整的土地,這松山還是沒平整過的山地呢,漲價十倍是什麽意思?”
“那壹千畝是處理價,兩萬才是正常價格。”侯市長說,“這可是松山啊,多出名,整個松山鎮都是以此得名,說出去誰都知道。”
“松山是壹座墳山!”黃文斌說。
自從民國以來,松山附近的村子乃至於松山鎮的人都在松山上修墳,開始的時候還零零星星,經過這麽長壹段時間,已經修得到處都是。有些墳墓已經上百年歷史了,可以說是祖墳。刨人祖墳對國人來說,可是十惡不赦的罪行,何況這不是壹家的祖墳,是松山附近不知幾百上千家人的祖墳。